甘肃政法大学学报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Gansu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Institute

特别策划_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 论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基本途径——以董必武“人民司法”思想为分析样本

    史正宪;王秋凤;

    董必武的"人民司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的典范,是董必武将马克思主义司法学说、中国优秀司法传统文化、西方司法文明成果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司法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性发展。"人民司法"的科学内涵及其优秀理论品格对今天的司法建设仍富于深刻启示,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它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三个基本途径即民族化、当代化和现代化。

    2011年04期 No.117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4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论中国共产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

    吉敏丽;

    政法工作是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工作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党的领导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原则。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是通过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实现的,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是为了保证政法工作能够更好地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保驾护航。

    2011年04期 No.117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5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社会主义人权观与自由主义人权观

    刘清元;

    社会主义人权观与自由主义人权观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区别,西方世界往往以其自由主义人权观的立场对我国的人权状况进行批评。本文首先分析了两种人权观在立场、人权类型及人权来源等方面的差异,继而分析了二者之间的联系。自由主义人权观曾经借鉴社会主义人权观的某些观念,而基于人权多样性的理论,社会主义人权观也完全可与自由主义人权观并存并健康发展。社会主义人权观应借鉴和吸收自由主义人权观的成就,以此实现我国人权保障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011年04期 No.117 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特别策划_自然资源损害救济及法律责任

  • 矿产资源损害法律责任的结构失衡与矫正

    张璐;

    矿产资源损害的行政法律责任过于强势,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相应的民事法律责任,而且对刑事法律责任的独立也造成了明显的影响,法律责任表现出明显的结构失衡。导致该局面形成的原因涉及我国矿产资源的配置方式、所有权运作模式、法律传统以及矿产资源自身特性与物权制度不兼容等诸多方面。对矿产资源损害法律责任结构失衡的矫正,应从在矿产资源立法中培育和形成民事法律机制,以及对刑事法律责任与行政法律责任进行合理区分与衔接等方面着手完善相关制度设计。

    2011年04期 No.117 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5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论政府介入自然资源损害补偿的角色

    范俊荣;

    由于自然资源损害的特殊性,传统的赔偿责任表现出明显的功能局限。基于自然资源损害责任社会化理论,有必要建立自然资源损害补偿制度,而政府对自然资源损害补偿的介入不可或缺,区分不同的产权情况,政府在自然资源损害补偿中承担的角色也有所不同。

    2011年04期 No.117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自然资源损害的法律修复路径

    钟刚;

    发展经济和缩小城乡差距的需求,使得我们基于市场机制来限制自然资源损害无法实现,尽管它也是资源修复框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寻找融合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的工具,降低修复自然资源损害的压力,同时避免陷入资源商品化的极端处境。这既需要传统的私法力量和政府力量的支持,同时也需要层次清晰的修复体系。我们既需要私法的损害赔偿又需要公法的行政补偿,以支持必要的法律运作,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2011年04期 No.117 3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3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特别策划_民间法、民族习惯法

  • 民间法·民族习惯法专栏主持人手记(三十四):非正式制度、政治行为与乡村纠纷解决

    谢晖;

    <正>非正式制度的功用,在制度经济学界谈论甚多,并成为人们追求经济绩效、进行成本利益核算、减少交易费用时不可不考量的重要因素。在经济交往行为中,忽略非正式制度,既悖乎情,也违乎理。非正式制度的这些功能,不仅作用于经济交往行为,也可见诸其他一切日常交往行为。但在政治行为和政治法中,非正式

    2011年04期 No.117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政治法中的非正式制度——基于中国商会政治控制变迁的分析

    谈萧;

    政治法可以通过国家法等正式制度形式呈现,也可表现为政治习惯、政治经验等非正式制度形式。近代以来中国商会政治控制的演化表明,作为非正式制度的意识形态、忠诚义务和党的政策,在转型中国政治法的表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些非正式制度都具有节约交易费用的功能,在正式制度缺失时,它们作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替代性制度,推动了政治法的运作,维系了政治秩序。总体看,近代以来中国商会政治控制变迁中体现出来的非正式政治法,是一种制度进化现象,而非制度退化现象。

    2011年04期 No.117 4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农村纠纷解决机制中的民间法——以民间法研究学术报告为素材

    李亮;

    从农村纠纷解决的立场出发,探讨民间法是什么,同时以纠纷解决的有效性作为识别民间法的具体存在形态。对近几年民间法研究学术报告的考察表明,农村纠纷解决与民间法之关联主要包括农村纠纷解决需要民间法,同时农村纠纷解决为民间法发展提供支撑。因此,农村纠纷解决与民间法应保持相互开放的姿态。

    2011年04期 No.117 5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6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 ]

法学论坛

  • 法秩序的统一性与违法的相对性

    郑泽善;

    违法性概念在整个法领域应当统一理解,还是在不同法领域可以分别加以理解,是一个极有争议的理论问题。围绕这一争论,主张违法性判断在法秩序整体中应当统一理解的违法一元论倾向于违法的统一性;与此相反,主张刑法中的违法性是以是否值得处罚为前提,因此,刑法中的违法性不同于民法、行政法中的违法性的违法多元论则倾向于违法的相对性。违法性在其根本上,在法秩序整体中应当统一理解,但是,其形式可以具有各种各样的类别和轻重阶段。一个行为作为犯罪而受到处罚,一定要具备相应的"质"和"量",应当具备可罚的违法性。

    2011年04期 No.117 60-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2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2 ] |[阅读次数:0 ]
  • 论证据法的人权保障基础

    房保国;

    证据法既具有准确事实认定的功能,也具有保障人权的价值,应当重视证据法的人文关怀。我们应当确立和贯彻无罪推定原则和证据裁判原则,确立证人作证特权制度,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不被强迫自证其罪的权利,确立和有效实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确立不能用以证明过错或责任的证据排除规则,严格刑事案件特别是死刑案件的定案标准,在这六个方面加强证据法的人权保障。

    2011年04期 No.117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学术法人制度:大学自治的法律保障

    陈秋明;

    学术使命决定大学必须自治,而大学自治的法律基础在于大学学术法人制度。我国应以学术法人制度为核心,构建大学自治的法律保障体系:一是要明确大学的公法人地位,赋予大学公权力与公义务以及相应的自治权;二是要构建大学法人治理结构;三是要制订和完善大学章程;四是要落实大学法人财产权。

    2011年04期 No.117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3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论经济法视野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听证制度的构建

    杨福学;

    近年来政府加大社会保障投资力度,由于相关法律制度欠完善及监管措施不到位,社保资金终端流向出现了一些偏差,一些不合社保条件者不择手段地攫取了社保资金或资格,严重影响了惠民政策的社会效果。在我国基层社保制度中引入和完善听证制度,不仅是根治社保权利终端配置暗箱操作的有效途径,也有利于我国听证制度走出困境。

    2011年04期 No.117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法律与实践

  • 禁止篡夺公司机会规则的立法完善

    王肃元;

    2006年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正式引入了公司机会规则,但其规定过于笼统,表现在认定标准和义务主体不明确;禁止篡夺公司机会的例外规定不全面;救济措施存在一定的缺陷。对此需要在立法层面进行多方面的制度安排。

    2011年04期 No.117 8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7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0 ]
  • 论民事诉讼中检法和谐关系之构建

    吕效武;金石;

    目前,民事诉讼领域中的检法关系由于立法不完善、认识不统一等原因,出现了一些不和谐、不协调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双方对法律条文的认识分歧、执法理念的矛盾、执法过程中的互相抵制和不配合以及司法解释上的限制与反限制,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了司法权威与司法公信力的树立。有效协调整合民事诉讼中的检法关系,在二者之间达致合理平衡,才能真正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民事诉讼监督体系。

    2011年04期 No.117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群体性暴力事件与仇恨犯罪:刑法与刑事政策的回应

    王文华;

    群体性暴力事件的本质特征是"仇恨犯罪",即由于行为人自身、行为人家庭或者社会等因素导致的对他人、国家机关、特定群体或社会的仇恨而引发的犯罪。我国刑法、刑事政策皆应作出及时的反应。当前,我国应当努力实现"三公"的各项制度,减少"三仇"等仇恨心理,这也是抗制群体性暴力事件的最好的刑事政策。

    2011年04期 No.117 100-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9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检察机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司法困境与立法完善

    肖乾利;代松;

    基于理论障碍、法律冲突、认识偏差和实践操作中的尴尬等缘由,检察机关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职能长期被忽视。即使少有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也遭遇了诸多障碍。在《刑事诉讼法》再修订时,应重新审视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明确检察机关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条件以及诉讼地位,有效地维护国家财产和公共利益。

    2011年04期 No.117 107-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控索与争鸣

  • 行政法学方法论初探

    侯宇;

    在行政法学研究中,曾分别出现了行政行为形式论、行政过程论、行政法律关系论来构筑行政法学体系。各种学说均存在其局限性。以行政法律关系论为基点,通过防御权和请求权来构筑行政法学体系无疑是一种新的尝试,它不仅弥补了以往各种学说的缺憾,而且可以为公法学的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研究框架。

    2011年04期 No.117 114-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5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惩罚性赔偿制度思辩——兼评我国《侵权责任法》第47条

    荣振华;

    惩罚性赔偿制度是一项备受争议的制度,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探索其性质——民法性质、经济法性质、行政法性质,我国侵权责任法也是在质疑声中引进并确认该项制度,但此举措并没有终结对此制度的争议,相反,因其条文的抽象性而引发出新的问题,回应这些争议的同时,我们不难发现,《侵权责任法》并不是对其之前单行法"惩罚性赔偿"的总结,而是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简单起点,惩罚性赔偿制度还需实践的考验,而且任重而道远。

    2011年04期 No.117 12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7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域外法学

  • 域外刑事评议表决制度诉讼机能研究——兼论我国刑事评议表决制度的完善

    胡忠惠;庄乾龙;

    域外各国通过明确刑事评议表决顺序,保证评议表决自由环境与评议表决的不间断性,有效地实现了司法民主与独立的刑事诉讼机能。而建立在区分原则基础上的评议表决制度则较完美地承载了刑事司法的公正与效率机能。鉴于我国刑事评议表决制度存在的缺陷,有必要结合我国实际,借鉴域外有益经验,以区别对待为原则,通过规范评议范围、完善表决规则、明确评议表决顺序、构建违反结果责任等程序制度,以完善我国刑事评议表决制度,进而实现评议表决制度应有的诉讼机能。

    2011年04期 No.117 128-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二战后美、英、法、日刑事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张亚飞;

    通过对二战以后美、英、法、日四国刑事政策发展历程的回顾,比较四国在二战以后刑事政策的特点,分别对法、日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和以英、美为代表的普通法系的刑事政策进行评价,得出两大法系的刑事政策在理念上逐步取得共识,向轻重并举的两极发展,重罪重罚,轻罪轻罚,但是各国刑事政策是在不同经济、政治、文化和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还是保留了自己的特色。在此基础上,希望对中国刑事政策有所启示。

    2011年04期 No.117 136-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5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青年法苑

  • 论我国外资并购反垄断规制立法的基本问题

    梅宏;曹彩容;

    我国外资并购反垄断规制立法应处理好履行国民待遇义务与保护民族工业之间的矛盾,协调好建立公平的竞争秩序与维护本国利益之间的关系;遵守反垄断法律制度的一般原则,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维护公平有效竞争秩序的原则,同时注意国民待遇原则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原则的配合实施,处理好外资并购中的复杂问题,以实现促进公平有效竞争、维护本国经济安全等立法目标。

    2011年04期 No.117 146-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民意对刑事司法的影响考量——“能与不能”、“当或不当”之论争

    郜占川;

    民意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大众诉求。随着民众法治意识的不断增强,民意越来越多地以"民愤"或"民怜"(亦称"民情")的形式介入司法活动,这在一些影响性刑事案件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所谓的"舆论杀人"、"媒介审判"只是一种表象。"民意"对于司法审判的影响是间接的,只有为权力因素所吸收的民意方可影响刑事司法活动。当前应协调司法与民意的紧张关系,努力形成司法正确引导民意,民意支持司法的和谐互动关系。

    2011年04期 No.117 151-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8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征稿启事

    <正>《甘肃政法学院学报》是由甘肃省教育厅主管、甘肃政法学院主办的法学类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热诚欢迎法学理论界、法律实务界专家学者惠赐优稿。一、选稿标准1.政治质量。内容须符合四项基本原则,符合国家有关新闻出版法律法规以及党的路

    2011年04期 No.117 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